巴贝行者

一个人,一杯茶,一支曲,一种的安静生活……

这世界,原该天清地宁

今天是世界读书日,“跨界”转个有感觉的帖子。谢谢adore!

Adore:


(插播一个书评,哈哈)


下午不忙,刚好看完一本书。也是我读的这位作者的第二本书。




我仍然觉得,他最好的部分在于感悟文化的喜气。


这点不容易,不过一旦你感受到,也就不容易失去。


因为它太根本,不仅关乎一个人的基调,同时也会影响这个人的品性。




开篇欲扬先抑。


文字障,是一个好的讲法。


世界太光怪陆离,普通人有可能落入各种业障,有的可以感知,有的却无法辨别。


而文字,读书,照理说应该是助人解脱。


但偏不,君不见,而今饱受心理之苦的,常常会是阅读者。


他们一方面有自己的所执,一方面又有自己的所困。


所以,看起来活起来,竟然一点都不快活。




本书的开篇,就是讲破解这个困局。


办法只有一个,就是先格物,后致知。


上述困局在于局中人没有格物,于人有阻,故燥;于己有隔,故郁。




而喜乐的读书人,则是先凭着直觉,契入全然直观的世界,与物无隔,对着世界心生欢喜,充满好感;


然后进一步想了解,想说明,这才是致知。




联系到后文,这个“无隔”是个相当新鲜的说法。


以往看哲学,言必称孤独。这个无限崇高的名词,因为太过崇高,倘能真正享受起它,也就离哲学家不远了。


而无隔,是讲一个“亲”字,与自然亲,与社会亲,以及与人亲。


一个是独,一个是亲,堪称水火两极,不过细想起来,竟然觉得各有道理。




我当然认为,这是一个乐观的理想主义者。


所以,才写得出“这世界,原该天清地宁”这样的书名。


在尚不理想的世界,先做一个理想主义者,倒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。


毕竟,谁不喜欢快乐呢,还是具备文化修行的快乐。




第二个感受是关于这段话了:


真正的温润,是古人所说的暖暖内含光。那既不张扬,也不耀眼,所有的力道与能量,尽可能都含着蓄着,甚至是藏着掖着。这样的光华内蕴,在平静淡然的外表下,自然有番不与人同的眼界,必定也胸中另有丘壑。如此温润之人,骨子里,个个都是狠角色。有这一击必杀的能量,才称得上真正的温润。




前半段常见,最好的意思是内蕴的人一定有力量。


所以才有那句“不争,才是最大的争”,因为不做选择往往需要抗拒所有的选择。


更好的一句,当然是结尾。未必非要一击必杀,而是温润而坚韧。


本来他就不争,已经无法涉及输赢,再加上有能力取胜,用武侠小说的语言,就是“手中无剑,心中有招”,那才真是无敌天下了。




综合一下,就是个乐观的,理想主义的,温润的,无敌的,他怎么会不快乐,怎么会不圆满?


“云雷满蓄,生机盎然”,喜乐,根本就是属于这种人的。




稍微再谈点不足。


首先,不要以地域来区分人群,再发达的地区,也会有黑暗面,再落后的方位,如果独善其身,也能出现优秀的人才。




另外就是,卷四专门讲爱情与婚姻,不过以我的看法,这部分内容有点太老派端正了。


这是个可以瞬息万变又永远吸引的话题,沉浸爱里,能体会到最幽微细腻的情感,即使时间长河再怎么大致平静,只要你有恋人,只要你愿意感受爱,总会有些暗涌与波澜的,而这些构成了一个人全然丰富的情感体验。


情感是,你充分打开所有细胞,才会收获无可比拟的体验。一切甜蜜忧伤,因为过于微妙,稍微疏忽错漏,就会不知自己错过什么。


神仙也罢,草木也罢,与它们相比,人类最大的优势与弱点,都是源于拥有情感和爱情。


在这方面,敏感的女作家天生有优势。




无论如何,这本让我一下读完的书,我还是愿意推荐给更多的读书人知道。


我,还会读他第三本书的~